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招生网首页 >> 名师指导 >> 详细信息

专家为自主招生“诊脉”

2014/2/24 9:38:00 114招生网天津站 【 】  

  【自招拥护派】

北大上海招生组负责人林纯镇教授:自招联考重在考察学生潜能

根据综合性大学对人才选拔的不同需求,现有的自主招生联考形式和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对学生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应更多招收那些视野开阔、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优秀学生。

而这些,并非应试训练突击能够得到。引导中学阶段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仅靠大学一张试卷显然 “势单力薄”。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负责人丁光宏:“高考后面试录取”暂难推行

我们也曾考虑过“高考后面试录取”方案,即将高考转变为“学业水平考试”,以高考成绩作为报考大学的笔试成绩,学校可以根据高考成绩设定一个分数线,并确定高考成绩在获得本校自主招生面试资格时的权重。但不可否认,这一思路也有其“不现实”因素。首先是时间因素。高考成绩公布在每年8月,各高校新生开学在9月,短短一个月甚至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高校自主选拔和录取流程走不完。其次是人员组织因素。一方面,各地考生要赶到上海或临近考点,参加面试等选拔环节;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暑假内组织大批专家 “考官”,在上海或赴几个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面试。一所理工类大学的招办主任坦言,对于多数高校,其成本不堪承受。

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申小龙:千分考没出怪题偏题

千分考其实没有出怪题。就说被很多网友取笑的 “‘复旦大学’汉语拼音如何写”这道题吧,拼音不是一个字一个字拼出来就对,这题考的是词儿连写的概念,经常合起来使用的词要连拼。这个知识点尽管有点深,但没有偏。还有一道题,问“‘望’中的‘’,繁体和简体是否是一个字? ”,在由繁到简的转变中,除了“望”一词,其他的“”都已经简化为“了”了。该考题有点像咬文嚼字,但总体上并没有超纲,考的是基础。还比如问几个词组中“火”的含义是否一致,其中有一组是“肝火”和“窝火”,有考生抱怨一看这题就一肚子窝火。其实汉语中的“火”字有很多含义,香火、上火、红火中的“火”字,意思都不同。

自主招生笔试中的语文,考的还是基础,是学母语过程中本应了解的东西。比起猜测作者是怎么想的“现代文阅读”,这种考法显然合理得多。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於醴(化名):中学理科教育存在大问题

我一直抱怨中学的理科教育,不是真正在传授思考的方法,而只是在解题。题海式的训练结果就是:学生只会做题,不会想问题。

几年前我在自主招生时出了个题:夏天我们会看到公交车冒白烟,这个现象怎么解释?考的是初中知识。可学生却不觉得这是在反映自然规律,而是在做题,嚷嚷着题目不好做。对一个懂物理的人来说,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我还考过纪晓岚“河中石兽”的记载,让学生谈读后感,结果他们只会把文言文翻译一遍。

有个大一新生问我题目,他做不出是因为一个基本概念没搞懂。我先帮他讲解概念,他很不耐烦,直到我讲完问他“懂”了吗?他说会“做”了。他还拿出厚厚一本做过的题目集,其难度可以媲美竞赛水平。我很惊讶,一堆难题可以反复做三遍,那么简单的概念居然还没搞清楚,这不是本末倒置死做题目么?大一期中考试,我留意了一下他的考试成绩,只有30分,显然是能力和大学要求脱节。

与其说是考纲的问题、自主招生难度的问题,不如说是整个教育太功利。无论我们怎么改变考试,家长的口头禅是:你要多做点题,各种题型都做过,以后看到就会做了……

【给自招挑刺】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忘记初衷,自招易异化为“高考的平方”

选拔形式只是一个 “怎么做”的问题,相比之下,各方应更加关注自主招生“为什么做”,只有始终坚持“引导素质教育”的初衷,才能令自主招生真正成为高考选拔的有益补充,否则可能在高校间争夺生源的拉锯战下,异化为“高考的平方”。

一种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实践过程中就应不断反思、完善,否则一旦“走偏”,再想拉回来重新起步,很有可能已经失去了公众的信赖。自主招生已到应该反思时。当初设计自主招生政策,正是希望克服高考选拔 “一考定终身”带来的弊端,为更多偏才、怪才辟出深造通道。可如今不少高校的自主招生实践结果是否达到了这一目标,还有待检验。

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自主选拔不仅设有学科考试,而且比高考难度更高。考生要想通过测试获得选拔资格,只能无奈陷入另一个“应试怪圈”。原本通过高考能考进学校的学生被选拔录取了,浪费了学校、考生、家长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更重要的是,对引导中学素质教育毫无帮助。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把统一考试交给社会中介机构办

自主招生应扩大学生选择权,由社会中介机构举办考试,相关高校自主选择认可,考生可根据学校认可的联考成绩,去参加考试。美国大学基于SAT的自主招生,当初也是源于哈佛大学采用SAT作为申请入学成绩,其后再逐渐为其他大学认可。除了SAT外,在美国还有ACT、AP等成绩也被一些高校认可。这些考试之间是竞争关系,从而提高了考试评价水平。

比较理想的自主招生形式其实还是采取一次覆盖文理科目的统一考试,但不像高考那样统一必考科目和评价标准,而是各校都有各自的必考、选考及评分、选拔标准。比如,有的院校选择理工科目成绩作为最大权重,有的院校则可以只看重文科或综合科目。在这样的自主评价体系下,各校可以招到适合自己的学生,学生也可以同时拿到同类型的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增加可选性。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章友德:诚信机制不健全,任何软措施都会让人生疑

尽管30多年来,对高考的争议和探索从未停止,但是它仍然是全社会比较认可的选拔制度。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就是说,现行高考制度,不仅靠国家教育政策在强制执行,背后更有其他领域强大的社会基础、价值观的支撑,分毫的微调,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次,当一个社会的诚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时,往往只有一刀切的硬标准,才能取得多数人的信任。现阶段任何灵活的软措施,在老百姓看来,都有为“潜规则”开路的嫌疑。

很多人都赞美,国外的教授何等有地位和威信,几乎说一不二,教授的推荐信,相当于我们高考的考分。但是同样,他们如果犯大错,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和惩戒也非常严厉。所以教授珍惜自己的羽毛,并不仅仅依赖道德自觉,也有外部的压力。

同理,我们的自主招生在 “人试”的背后,还需要一系列制度和章程的保障。教授也是人,如何减少主观因素,增加透明和公正,是自主招生必须思考的。大学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探索只看成自己的事,与社会有效沟通,接受公众监督,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中国大学的改革历时尚短,远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公众形象。此时此刻如果简单地借鉴西方的软性选拔手段,很容易好经被念歪。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国情决定了素质教育是进大学后的任务

我反对自主招生以素质为主。因为素质教育,其实是拼一个孩子的家庭文化资本、社会资源。比起应试,素质教育更体现出城乡资源分配的不公,自主招生更加剧了这种不公。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至少死记硬背、吃苦读书,还是能考上名校。以中国的国情,只有等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再想办法培养他的全面。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彭诚 (化名):被包装的素质,远离了我们的期望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聪明,钢琴十级、书法十级、优秀学生干部……自主招生要求的基本素质他们都具备。看起来无可挑剔,比我们当年优秀多了。但深入接触之后,问题也不少。

比如社会责任,谈起来都头头是道,实际上却真假莫辨。我自主招生面试过一个中学生说,他有亲戚在穷乡僻壤当校长,他说自己毕业之后想去那里任教,讲得声泪俱下。可之后他的同学又重复了一模一样的故事,明显事先设计过。我还碰到几个自称对时政感兴趣的学生,追问他们对一些新闻事件怎么看,结果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 “外交部发言”。我希望学生能讲几句和官方发言不一样的,不用多,一两句就好,证明确实有过自己的思考,可惜没有。

几年下来,自主招生逐渐形成了应对模式,也变得像高考题目那样,可以去搞题海战、临时准备、编故事,这并非我们所期望的。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114招生网 – 天津招生考试网,天津高考政策,天津高校推荐,天津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