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研讨会上,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公布,建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这些随迁子女家长已连续16次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和建议书。(10月30日京华时报)
有议论认为此举是旧事重提,并无新意。但依我之见,恰也正因为是旧事重提,才尤凸现了此举的意义。意义之一,是证明了改革的重要。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随之而来的“外二代”高考问题日益迫切。意义之二,乃是证明了改革的艰难。随迁子女家长在此之前已连续16次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和建议书,坚冰仍未有丝毫松动。有家长说,即使自己的子女已无法得到改革之惠,仍要大声疾呼。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发起的新一轮“炮轰”极可能再蹈悲壮,但还是要“炮轰”,折射出向旧体制叫板的不屈不挠,这正是第17次建议的又一个意义。
每一次向旧体制的叫板,几乎都是在历经艰难曲折之后才迎来曙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20%的火车票退票费,从1997年开始就饱受质疑、批评,更有旅客为此把铁路部门告上了法庭,但还是以败诉告终。然而在经过了14年的艰苦角力之后,自今年9月25日起,铁道部终于改弦易辙,将退票费下调为5%。比如房屋拆迁,在民意的推动下,旧的“拆迁条例”废除了,新条例对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心的问题予以回应。又比如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之后,卫生部发布的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已开始实施,国家相关规定也相继出台。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今天生存无虞,温饱不愁——反映在教育领域,为教育公平而鼓呼,恰也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中,或者换言之正是折射出了发展的轨迹——“异地高考”并不只是高考资格的计较,其间蕴含的人文层面的觉醒与追求无疑更有深远的意义。时代毕竟不同了,革故鼎新同样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日益高涨的“异地高考”之呼,其实质是反映了社会对按照和谐社会理念调整利益格局的追求。
我们关注随迁子女家长的第17次建议会有何种结局,但更关注的其实已不是这一次结局本身——即使又是无功而返,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又一次“炮轰”,让旧体制坚冰又一次受到了冲击。而不屈不挠的“炮轰”,终将轰开坚冰。“异地高考”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加之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情况复杂,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通过试点,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可行之路,才是上策。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114招生网 – 天津招生考试网,天津高考政策,天津高校推荐,天津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