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招生网首页 >> 报考指南 >> 详细信息

中美高校招生的“考=录”与“考≠录”

2011/7/15 10:00:00 114招生网天津站 【 】  

  时至今日,文革后的高考制度已经恢复三十余载。国人皆知,每年的高考都改变着百万学子的命运,但谁曾料想,近年来它却成了一场"暗战"的引擎。近日,随着2011年高考的结束,各大名校间的一场为争夺优质生源的"暗战"也如期打响,也许是高考生源连年增长的趋势开始出现"拐点"之缘故,角逐各方为了能成功"掐尖"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招数之奇,手段之独特,前所未有。
 

查看原图



  然而,可能由于各方在争夺中“用力过猛”,申城上海的两所知名高校把“暗战”演绎成了“明战”,这一事件把国内高校生源之争推向了白热化。7月1日,复旦大学招生办网站发布声明称,在招生过程中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表示复旦已经取消之前与考生签订的“预录取”协议,以此来影响学生改志愿。

  为此,复旦大学指责其他学校的“搞鬼”行为,并表示要追究法律责任,虽然“预录取”协议尚不知有无法律效力。在声明中,以“上海西南部某理工类高校”被射影的上海交通大学却很快回应,其招办声明本校招生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并表示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本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对于两高校的“口水仗”,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名校掐尖‘撕破脸’揭招生竞争冰山一角”的文章。

  的确,高校生源之争的“标志性”事件,绝非仅此一桩。不太健忘的网民可能还记得,去年清华等7所名校刚刚宣布联考,北大等7所名校便紧随其后宣布“联盟”,被网友戏称为“北约”与“华约”之争。为此,新华社还曾以《高校“联考”:良性互动还是恶性竞争》为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文中介绍,复旦大学一名叫陈怡君的学生,参加了2009年清华等高校组织的“五校联考”,也参加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但她认为虽然她的选择增加了,可准备考试的负担却加重了不少。

  其实,媒体的质疑和剖析仅出于媒体的良知而已,可是当柔软的舆论遭遇僵硬的制度时,往往显得有些无力甚至羸弱不堪。因为在我国高校招生制度历来都是“考=录”,高考成绩是高校录取学生的唯一参考标准,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只为“高考三天定乾坤”,考好了也就被名校录取了,一旦考砸了,没有几个人能像钱钟书当年那么幸运地被破格录取。

  虽然现在已经渐渐远离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但是每一个国人都深知高考的重要性,每一个高考人都有一种抹不去的高考情怀,对于大学而言,分数一直是唯一的标尺,这把尺子决定了高校,中学以及家长的态度与行动。——李斐

  对“尖端”的追捧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教育,应该是具有普世性,不能一味追求“现成”的优秀生源,教育的作用更在于把普罗大众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素质的有用之人。一考定乾坤不太合理,应该借鉴、思考、探求一套更为全面、科学的录用体制。——杜慧仪

  分数给学生背上了包袱,根源是中式的应试教育。现在一些高校增加了自主招生这一政策,会结合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录取,这也只是个开端。中国学生体质下降、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懂这些都是“考=录”施加给学生的。怎样根本扭转学生以及家长对教育的看法,让学生全面发展,走出校园后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还取决于国家的教育政策,高校的录取标准。——关关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目前的教育体制只能是一考定乾坤,教育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美国的录取模式值得借鉴,但是实施美国模式却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是简单的体制改革能够左右的。——程鹏丽

  好学生哪个老师哪个学校不喜欢呢?不过不应该这么明争暗夺吧,良好的竞争关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而现在的这么不正常的竞争只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局面。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尾大不掉,但又不甘于现状,进退两难。长痛不如短痛,我觉得现在是做决定的时候了!——张欢

  国情不一样,美国人口少,人均收入高,中国人多,人均收入少,高考只能说是在目前情况下最公平的高校录取标准,考试的成绩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性,美国那种高校录取程序不适合中国目前的状况,硬是搬到中国来,会造成过高的成本,当中也很难保证其公平性,我们只能期待这个一考定乾坤慢慢改革,现在高校自主招生已经是改革的前进一步了,要对高考有信心,终有一日考大学只是考生的事,而不是全社会的事。——高欣婷

  随着2011年高考落下帷幕,各大高校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为了抢夺“优质”资源,有的甚至手段卑劣。这看起来只是争夺优质学生资源的小事,其实反映出的是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这个大事。教育乃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基础,没有良好、科学的教育发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将面临太多的问题。首先从高考改革开始,美国的考试只是考试值得我们借鉴,毕竟我们把考试看的太重,其实它只是一次考试而已,这就需要相应体制的变革,也包括这个体制的改革,真的期盼N年后的中国高考只是一场考试而已,仅此而已。——倪卫校

  像北岛《城门开》中屈大同同学的父亲对其子所说的那样:“上学的机会是受人控制的,但读书与实践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课堂,在这个学校中学习的权利只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是任何人都剥夺不了的。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这比任何名牌大学的校徽重要的多。”这番话使我很受震动。我见过太多因为怕影响孩子学习而限制孩子读书的家长,在求学考试的过程中亲手剥夺了孩子寻求知识的能力,二十多年以分数作为武器竞争而生存下来的孩子,大多却只能变成制造分数的机器。在应试教育几乎疯狂的进程中,不知何时我们才能迎来“考≠录”,“分数≠知识”的时代,不知何时我们的年轻人才能获得敢于并能够影响甚至改变这个世界的机会。——杨弼麟

  要是考≠录,我真的很担心这在中国会不会造成孩子更大的压力。一个简单的等法已经被中国教育复杂化了,一个没有定论的选拔,会不会有更多的内幕交易?标准如何考量?真是不敢多想。——严颜

  高考的录取标准30年没有太大的变化,社会上呢,文凭和能力的角逐却早就沉淀出了一个二元世界。在唯结果论的私有经济领域里,文凭只剩下了唯一的作用,敲门砖。政府控制的机关部门里,文凭的独特魅力还能勉强维持下去。我从来不觉得文凭上写的是北京大学还是北京科技大学,这种微小的差别有什么影响;也不觉得有没有本科学位证,是评定一个人是不是能有光明未来的重要标准。郭德纲说的:我不想自己的儿子衬10个文凭,最后在家里饿得跟灯一样。只有极少数把上学当做事业的人(这种人国外也有),把高考的胜利当做体现自我价值的毕竟渠道;剩下的人,能上个大学就行了,重要的延续一生的自我教育。至于说“考≠录”啥时候能实现,我觉得啥时候民办大学能办到211的水平,能吸引211大学的潜在生源来报名,才能实现考和录的软着陆。如果指望教育部一纸批文改变这一切,那一定是不可能的,需要民间力量来共同改变。——马超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114招生网 – 天津招生考试网,天津高考政策,天津高校推荐,天津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108.3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