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招生网首页 >> 考试政策 >> 详细信息

异地升学如何涉过深水区

2014/3/10 9:41:00 114招生网天津站 【 】  

  异地升学能否“零门槛”

目前,各地出台的随迁子女异地升学政策,大多设有程度不同的“门槛”。为什么不能做到“零门槛”?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维科家纺有限公司甬大制品分厂副厂长杨晓霞不假思索地回应:“完全放开,对一些城市是一场灾难。”

自2008年以“浙江省第一位农民工代表”参加全国两会以来,呼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升学、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一直是杨晓霞关注的重点。

“我们连续呼吁了几年的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虽然已经陆续出台了,但是,社会上还是有不少不同意见。”杨晓霞说,目前各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对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基本条件作了相应规定,比如,有的省份规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家长要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必须是常住人口等。

对这些条件,虽然社会上有人认为比较苛刻,“但我认为,目前设置一定的门槛是合理的,也是相对稳妥的办法,不能指望城市一下子就完全放开。如果真这样,对于那些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杨晓霞说。

“起初,呼吁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都没想到放开后究竟会对城市带来哪些压力。现在,真放开后才发现,每个地区、每个城市流动人口总量不同,资源承载力和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同。”杨晓霞认为,地区差异性决定了异地升学政策在刚开始实施阶段还是要设置一定的“门槛”,不能指望“零门槛”。

如何减轻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城市的入学压力,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后的教育?杨晓霞建议,国家要逐步加大对流入地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也要统筹兼顾流入地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资源承载能力,制定和调整相应的政策。

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咋应对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一直是异地高考政策的倡导者。对今年进入实施阶段的随迁子女异地升学政策,他感到既喜悦又纠结——感到高兴的是,谈了这么多年的异地高考问题总算突破了“坚冰”;纠结的是,异地高考政策实施后将可能给广东教育带来空前的压力。

“广东的高校资源紧缺,重点院校录取率仅百分之六点几,大概有20%的学生能读到二本,能读到一本的很少。”贺优琳说,“相比之下,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生源总量在下降,甚至一些高校出现了招生零投档,这些地区大概有超过20%的学生能读到重点院校,超过50%的学生能读本科。”

“这意味着实施异地高考政策之前,广东户籍人口子女的高考压力就已经很大,如果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话,广东的压力可想而知。”贺优琳说,“在这种情况下,广东不能像流动人口总量较小地区那样,很快就‘开闸放水’,只能分步推进。”

目前,在广东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随迁子女有395万人,约占全国随迁子女总量的1/3。从广东本地高考学生总数来看,2011年广东有高考生65万人,2012年达到69万人,2013年则超过72万人,今年有75万多人,而且每年还在以4万至5万人的规模递增。

在贺优琳看来,对像广东这样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省份,要落实好随迁子女异地升学政策,仅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应当通过调整高校录取比例,帮助广东挖好‘导流渠’后,广东才能逐步降低门槛。”贺优琳说。

贺优琳进一步建议,国家在推进协同创新的总体框架下,考虑在像广东这样高教资源少、随迁子女异地升学压力大的省份建设一批优质院校,帮助这些省份将异地升学这项好政策落实好,让更多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益。

异地升学政策不应“一刀切”

今年,全国将有30个省份启动异地升学政策。但是,各地的情况不同,实施这项政策的具体做法差别较大。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以江苏为例说,异地高考政策实施后,对江苏这样的基础教育强省来说,影响相对较小,几乎不会挤占江苏本地考生的升学机会。“与江苏情况相似,生源大省山东、河南,恐怕很少人愿意去那里参加高考。再比如,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区,虽然高等教育资源并不丰富,但这些地区流动人口不多,因此,这些地方实施异地高考压力也相对较小。”

沈健的观点得到统计数据的佐证。目前在江苏就读的随迁子女有50万人,但是,2013年只有347名随迁子女在江苏省参加高考,2014年也只有3000名随迁子女报名在江苏参加高考。“即便3000名随迁子女全部被录取,这对有着132所高校、在校生达183万人的江苏来说,也几乎没什么影响!”沈健说。

因此,沈健认为,落实异地升学政策决不能搞“一刀切”,各地有各地的情况,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不同模式实施好随迁子女异地升学政策。

他建议,对于异地升学,老百姓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们都希望全国以同一口径“齐步走”,但是,不能期望改革一步到位,一定要在充分考虑各地的教育资源承载力、兼顾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利益的基础上,以逐步试点的方式稳妥推进,社会也应当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给改革预留一定的空间,不能让改革走回头路。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114招生网 – 天津招生考试网,天津高考政策,天津高校推荐,天津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