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招生网首页 >> 报考指南 >> 详细信息

“就近入学”关键在于教育的均衡化

2014/3/7 15:58:00 114招生网天津站 【 】  

   新年以来,教育部推动“就近入学”的力度在不断加大。1月26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2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将工作聚焦19个大城市,要求2014年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

 
  “就近入学”等也成了网络热词。记者用百度搜索“就近入学”找到相关新闻588,000篇,“择校热”找到相关新闻139,000篇,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找相关新闻达673,000篇 。
 
  “做起来,需要很大的勇气,不光是教育系统的事情,在政府主导下,把学校布局、资源均衡、教师流动等措施跟上,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郑新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近入学对儿童有利,对家长也有利。把学校、社区、家庭三个环又套叠起来,这三个环的地理空间上的“近”,才能产生真正的儿童教育和成长。
 
  就近入学须以教育均衡化为基础
 
  “教育就像‘木桶原理’,木桶是否漏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板。”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政府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把“最短的板”拉长,把最薄弱的学校办好, 让所有的公办学校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表示,如果“就近入学”是为了公平公正,必须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和质量的均等,如果公办学校有质量差异,“就近入学”就难以实现,因为人们一般会认为,“教育质量”比“上学便利”更重要,因此会自己尽力创造“就近入学”的条件,这就导致了一种复杂的“就近入学”机制。
 
  事实上,随着教育部相关政策出台,开发商、房产中介也开始炒作学区房的概念,学区房应声而起。媒体报道,在北京,一夜之间,一套54平方米总价345万元的房子调整为365万元。一夜20万的涨幅,让此间舆论普遍担心,“择校”将会被“择房”所取代。
 
  蔡达峰说,在有的学区,不论家庭经济条件,大家愿意“就近入学”,感到了公平,因为大家对学校满意。而在有的学区,大家不愿意“就近入学”,感到不公平。 依家庭条件,有些迁居,不能迁居者更郁闷。所以,合理布局、学校均等,这是保证“就近入学”的基础。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认为:“我希望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所谓重点班,重点校一律取消,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绝对不接受重点班,而且要警惕以共建,合作,以各种名目举办的重点校,重点班。重点校、重点班的校长和老师,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去民办学校,要么留在公办学校。一定要给出两条出路,或走或留,而不是模棱两可。”
 
  在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真正合理的义务教育格局是,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且不为教育质量、条件择校,而为特色择校。”
 
  推进招生方式改革不可或缺
 
  《中国教育报》刊文指出,缓解小升初“择校”问题,推进招生方式改革不可或缺,而合理划定招生范围乃招生方式改革的关键环节。
 
  教育部要求各地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明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
 
  明确划片后,为每个初中确定入学对象(生源)的具体方式,允许各地根据实际采取对口直升和随机派位两种方式安排小升初升学。
 
  蔡达峰指出,“就近入学”是为了学生便利,但怎么算是“近”,与乡村、乡镇、城市等不同地区的空间特征有关,与政府配置学校的能力有关,与受教育人口的分布有关,所以,要做到“就近入学”,首先要布局好学校,不能随意,必须科学理性。
 
  针对招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寻租行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认为,“凡事公开才有可能更公正”,希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能真正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开每所初中划片范围、招生计划、程序时间、办学条件等相关信息,主动公布招生结果。
 
  能否见成效,关键在落实
 
  杨银付认为,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提出了解决择校问题的治本之策,但能不能在实践中见成效,关键还是看落实。
 
  “喊破嗓子不如建好机制”。杨银付指出,相关政策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一个健康机制正在建立。《通知》要求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特别要治理收缴各种名义择校费的行为。就学校而言,如果择校费切实禁止,学校就没了招收择校生的利益冲动;就学生而言,《通知》要求择校生或小升初不按规定入学的学生不得享受优质高中指标,也将倒逼学生重新选择或者慎重考虑。
 
  熊丙奇认为,应切实推进政府部门履行义务教育均衡的责任。具体包括,增加义务教育投入,并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只有有力推进教育改革,才能根治‘择校热’。”熊丙奇说,在追究地方政府责任的同时,要推进教育改革。包括建立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明晰政府、学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114招生网 – 天津招生考试网,天津高考政策,天津高校推荐,天津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62.5]